阅读历史 |

68.荒唐 晋江首发(2 / 3)

加入书签

前留的信,说是京中之事,由安王殿下监国,我等阁臣以及国公爷辅佐。”

张鹤龄听完心下一惊,还有自己的事儿?

这个安王殿下,便是张鹤龄的小外甥朱厚炜,身为藩王,去年的时候才刚成了婚封了爵,本应该立即之国的,但是因为太后担心小儿子的身体状况,所以一直留在京中奉养。

怪不得大臣们担忧土木堡事件重演了,真的是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,这与土木堡事件之前的状况何其相似啊!

相似到让张鹤龄这个现代人都忍不住骂一句晦气。

他思索片刻之后,还是道:“既然如今皇上已经留下手谕,那几位大人就请先安稳朝臣,我立刻骑马去追皇上,若是能劝回来自当竭力劝回来,若是劝不回来,也当将正式的谕旨带回来,还有皇上身边的侍卫扈从,也得多送去几个。”

见着张鹤龄愿意去劝,阁臣们也觉得这个办法不错,谢迁甚至站了出来,要和张鹤龄一起去。

张鹤龄自然也不会拦着,皇帝就这么扔下一个烂摊子跑了,这些阁臣们不心存忧虑才是怪事,而且让他去也能多一个见证,免得大家都以为是自己撺掇的。

几人做好决定之后,很快就点齐了侍卫,张鹤龄甚至还去宫里求了太后的懿旨。

张太后知道此事也是被吓得够呛,拉着张鹤龄的手一直哭,一定要让他将皇帝带回来。

这个张鹤龄还真没什么把握,只能一直劝太后,皇帝是个有主意的,一定不会出什么事。

这安慰的言辞太过苍白,张太后听了还是忍不住流泪,毕竟当年的土木堡留给大明朝人民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。

最后是夏皇后好歹将张太后劝住了。

“母后别担心,皇上心中自来是有主张的,这次出去,或许只是巡视一下边防,赶明儿就回来了,母后这个时候更应该保重凤体才好,否则岂不是让皇上担忧?”

夏皇后还真有点女中豪杰的意思,面对这种场面虽然心中也是担忧至极,但是面上却也没有乱了方寸。

张太后与夏皇后自来关系不错,听了这话心中也仿佛有了主心骨,擦了擦眼泪,看向弟弟:“你可要好好劝皇帝啊。”

张鹤龄自然应下。

之后的懿旨,也是张太后亲自手书的,她期望以此能将儿子劝回来。

但是想着大外甥那个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倔驴性子,张鹤龄就觉得希望不大。

求个懿旨也只是给自己求个心理安慰罢了。

张鹤龄求完懿旨之后,就一路策马扬鞭去了城门外与侍卫文臣们会和,结果到的时候,发现儿子张宗说也来了。

他前几个月刚刚成婚,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,自己之前回家里交代的时候,也和他说了如今的情形,本意是想要让他在家里守好门户,不要乱跑,没想到这小子竟也跟着一起来了。

见着父亲来了,张宗说心中原本还有一丝心虚,但是很快又变得理所当然起来,笑着与张鹤龄打招呼:“父亲,孩儿平日里与表兄也能说得上几句话,这次就让孩儿跟着一起去吧。”

对于这个儿子张鹤龄可是太了解了,基本上他一撅屁股就能知道他要放什么屁,现在说的冠冕堂皇,可是看着他眼中跃跃欲试的神情,张鹤龄便知道,他是想要跟着皇帝建功立业。

张鹤龄一时间有些心累,难道他如今真的是老了吗?竟也有些不明白这些年轻人的想法了。

最后他只能叹了口气,没有再去阻拦儿子,只淡淡道:“既然你想去,那希望你到时候不要后悔,我与你母亲如今都还年轻。”

后半句话他只说了一半,但是以儿子的聪明才智想来也能听明白。

我与你母亲都还年轻,你要是有个万一,那我俩还能继续给你生个弟弟,继承家里的爵位。

张宗说原本有些雀跃的神色忍不住一滞,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自己的父亲。

张鹤龄却理都没理他,打马上前去和谢迁几人说话。

谢迁知道张鹤龄得了太后懿旨,也是松了口气,感叹道:“希望皇上能听得进去劝啊。”

这话说出来,大家面上神色都有些古怪,主要是大家也都知道,这位皇帝陛下,还真不是一个听劝的。

但是无论如何吧,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,因此也不再多言,一行人立刻策马扬鞭追皇帝去了。

皇上这次也是真的能跑,他们一行人直接一口气追了三天三夜,这才追上了在路边宿营的皇帝銮驾。

张鹤龄几人仪容仪表都来不及收拾,直接就屁滚尿流的进了王帐,一个年纪大一些的大臣,直接就扑倒在地哭了出来:“皇上,您怎能行此惊险之事呢?若是您有个万一,这大明朝又该怎么办呢?”

谁知皇帝此时却是一身劲装,面上笑嘻嘻,一点愧疚都没有,走上前去将老大人扶起身来。

“朕只是出来走走,又想起要去巡视一下九边的军防,如何就这般严重了,老大人快起来,这一路风尘仆仆的,辛苦你们了。”

这话说的,真是够气人的。

一边的谢迁气的脸色铁青:“既然皇上只是想要巡视九边军防,何不在朝堂之上提出来,为何要行此鬼祟之事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