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七五零章 做贼心虚(1 / 3)

加入书签

在羊城待了十多天时间,严鑫又去了京城见老婆孩子。

过了两天,就带着老婆孩子回了老家,清明扫墓,在老家又住了几天。

冯曦回老家后,没什么事情,倒是挺轻松的。

但是严鑫轻松不起来,回老家的那几天时间里,基本上都是陪着肖爸跑来跑去的。

过年那段时间考察的那些可以开发的项目,经过这段时间的协商谈判,已经确定了几个要上马的。

都属于农产品加工,发动当地的农民做特定的种植和养殖,然后由他们的工厂来进行加工以及销售。

现在就等着严鑫回来把合同给签了。

那几个项目,彼此间不存在竞争的关系,土地使用权什么的也都以一个极其低廉的价格转让过来的,税收上面,也有着很大的优惠,而且地方上还承诺了,会帮着他们给当地银行牵线搭桥,解决贷款的问题。

这边投资建厂的成本并不是很大,他们也没有打算投资很大的加工厂,资金方面,就算是当地不帮着解决,严鑫这边也能够搞得定。

只不过地方上能帮忙解决,严鑫也不会拒绝——他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,有闲余的钱,可以投资到别的项目上去。

地方上那么热心的要跟他合作搞这些项目,盯上的不是税收——按照他们给出的税收减免政策,等到能够收税的时候,都不是这一届的人了。

主要看上的还是能够创造的就业岗位,以及带到的农民创收。

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把这个东西能够解决好,对地方上的干部来说,是一个很大的政绩。

让农民口袋里多一点钱,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。

绿之缘这家公司,在严鑫老家这边,已经证明了这一点。

现在他们这个村,农民们的收入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,幸福度也提高了很多。

不光是他们这个村,现在还辐射到了周边多个村。

这种模式要是能够扩张到县里更多的地方,那当然是最好的。

去年投资的几个工厂早就开始生产销售了,在电商平台也有自己的网店,包括严鑫的星光直播平台——他们也有直播带货的。

不过主要的广告投放不是在电商平台,而是在食语这个平台。

他们使用的技术都是国内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,质量关也把得很严,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——绿之缘。

虽然牌子不大,但是在一些人心目中,也算是牌子货了。

不管线上还是线下,销售情况都很不错。

限制他们销售数据的,主要是产能。

这个问题没那么难解决,但也不是很快就能够解决的,这不是扩大生产线就能解决的,还包括了扩大原材料的来源。

现在的销售情况很好,所以肖爸已经跟全镇所有村的村委商谈过,今年要扩大相关种植以及养殖的规模。

这个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也是有着很大帮助的,所以那些村干部也都愿意配合,表示会到每一个农户家里传达这个消息。

严鑫了解了一下,现在那几个农产品加工厂就给当地创造了上千个工作岗位,这还没算上忙的时候请来的临时工。

要是现在谈定的那几个项目也上马的话,又能创造上千个工作岗位。

惠及到的农村家庭,那就更多了。

这样的数据,还是让他挺有成就感的。

他的公司给工人开出的工资待遇,虽然不能跟那些沿海城市比,但是比本市的平均待遇要好多了,该有的保障也都有,比一些沿海城市的血汗工厂还要强一些。

这样虽然增加了支出成本,但是,得益于他们的产品销售成绩,算起来还是有着比较可观的利润。

肖爸给严鑫算了一笔账,得出来的结论就是,能够维持这样的水平的话,到年底的时候,这几家农产品加工厂能够给公司带来一两千万的利润。

这指的是扣掉各种开支之后的纯利润。

农村企业能够做到这个份上,相当不错了。

尤其是他们这个规模并不大。

严鑫听了肖爸算的账之后,给出了一个建议——既然有那么高的利润,那就考虑在适当的时候给工人们再加一点工资吧。

也用不着加太多,加上一两百块钱就可以了。

上千员工,一个月每人加两百块钱,一共也就是二十万的样子。

对他来说,也没有多少钱。

对那些最底层的员工来说,却能将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不少。

真要有一两千万的利润,还要拿出一部分来发年终奖,拿一部分出来分红,此外,还得拿一部分出来在本地做公益事业。

包括了修桥修路,资助贫困大学生,帮助困难家庭等等。

严鑫再一次的向肖爸强调自己的观点——这家公司赚到的钱,不会进入他个人的腰包,要真正的做到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回馈给社会。

他这样的说法不只提一次,一开始肖爸其实并不那么相信。

作为一个在体制内做了一二十年的人来说,他见过的说大话的人太多了。

很多人嘴上一套一套的,冠冕堂皇,崇高得像一个圣人一样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